58看书 > 网游小说 > 凤舞隋末 > 第二百十五章 弯路(1/2)

第二百十五章 弯路(1/2)

上一章凤舞隋末章节列表下一页
凤舞隋末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不得不说,隋文帝建立的严格户籍制度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财政收入,也给貌似给杨广挣下了一份永远败不光的家业。

开皇年间,隋文帝这个人虽然在个人生活方面十分的节俭,但却常常大兴土木。在他执政时期搞了三大工程,分别是修建了新的都城大兴城(也即长安城),又在岐州北面建造了仁寿宫,开挖了一条从大兴城到潼关的广通河。

这三大工程都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后来杨广之所以也热衷于建设宏伟工程,灵感就来自于他老子的三大工程。

而且,在建设仁寿宫时,开山填谷,工期紧迫,大批被征发来服役的青壮劳工因为过度劳累死去,于是被扔到坑里盖上土石了事。宫殿建成后,隋文帝来视察新建的宫殿时,在路的两旁就堆满了死尸,由于临时无法处理,监工的大臣杨素只能临时命人将尸体烧掉。

但即使全国有这么多的灾难,在高效的征税机构运作下,隋文帝的仓库仍然是满满当当。皇帝仿佛有发不完的钱,给百官的俸禄和功臣的赏赐优厚,对出征南陈将士的赏赐从京城的朱雀门一直排到了京城的南郊,一次性发放的布帛达到三百多万匹。

但就算这样,政府的钱仍然花不完。

开皇十二年时(592年),财政官员报告各个府库都已经装满了,再收税没有地方可以放了。连隋文帝都感到惊讶,问他的官员:我已经发了这么多赏赐,为什么仓库还是满满的?

真实的答案是:由于制度过于高效,皇帝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从民间抽取了过度的税收,但是没有人这么回答,只是敷衍了事。

在全国各地,政府建造了一系列的大型仓库,用于税收的转运或者储存,如卫州的黎阳仓,洛阳的河阳仓,陕州的常平仓,华州的广通仓等等。这些大型仓库无不填满,即便在各地灾难频发的时期也都没有空虚过。

后来的唐太宗曾经对黄门侍郎王珪评价隋朝的制度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隋朝灭亡后仓库里仍然堆满了作为货币使用的帛匹和粮食,后来李唐得了天下以后开启隋朝的仓库使用里面的存粮,结果用了二十多年也没能把存粮全部消化完毕,使得许多存粮因为存放太久而全部碳化。

而以上这些知识,有一部分是高中历史的知识点,一部分是大学历史还有经济学的知识点,加上舅侄俩的社会经验,天天耳濡目染什么小岗村、南街村、华西村的事迹,自然不会还要傻到再去走什么弯路,所以事实上天凤军将要推行的均田制度,也就是包装了均田制外皮的土地国有制+土地流转承包。

前面说了,天凤军将要施行的均田制,目前的过度方案是以官府掌握的公田为基础,根据实际的情况规定普通农民实际持有的土地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每户两丁,每丁可免税四十亩的免税田,另外一部分便是需要交租的公有田,在事实细则方面,天凤军规定免税田必须拿来种主粮,这是硬性规定不能违背,违反的人就会被取消资格收回土地,而剩余的土地着任由农民自己支配,爱种什么就种什么,不过官府会针对这部分土地的实际产出征收租税,原则上不超过总产出的三成,但如果官府有要求指定农作物,服从农户将会得到减免。

此外,庸和调这两项徭役经过舅侄俩仔细并且审慎的研究之后,决定还是不把它们取消,毕竟当初北魏建立这个制度,强调其中的“调”必须缴纳绢、棉或者麻,也允许百姓以缴纳绢麻来代替徭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鼓励种植桑麻。

所以,黄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凤舞隋末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