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都市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279,大中之治(1/3)

279,大中之治(1/3)

上一章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
中华世纪谈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851年——859年宣宗仿效贞观之治,被称“小太宗”,其治被称“大中之治”。宣宗崩,其长子李温继位,是为唐懿宗。

唐宣宗是个有福之人,上台以后赶上牛李党争自然结束,吐蕃、回鹘急剧衰落,文治武功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时他因为应对得当,在解决宦官、藩镇问题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大臣马植跟宫内一个姓马的宦官攀亲,认宦官为宗亲。这个宦官因为拥立唐宣宗为帝立下大功,很得唐宣宗宠信。马植借助这个宦官的推荐连升三级做上了宰相。

唐宣宗送给马宦官一条宝石腰带。马宦官转手送给马植。马植系着这条腰带上朝被眼尖的唐宣宗一眼认出。唐宣宗不动声色让人暗中调查,知道了马植跟宦官勾结的事,也知道马宦官那么卖力推荐他的原因。他二话不说把马植赶出朝廷。

唐宣宗不允许朝中大臣跟宫中宦官交结,尽力把宦官势力限制在宫内,不让宦官干涉朝政。

他跟亲信大臣讨论怎么能彻底解决宦官问题。大臣给他出的主意是有罪必罚,有缺不补,让宦官自然消失。

使用激烈的手段夺取宦官的权力闹不好会落得唐文宗的下场。使用自然减员的办法,罢免有罪的宦官,不再任命新的宦官,逐步减少宦官的数量和权力,也能达到铲除宦官的目的。无非需要些时间和耐性罢了。

唐宣宗虽然是宦官所立,但他并不盲目宠信、倚重宦官,相反设法限制宦官的权力。这使得唐宣宗一朝,宦官比较安分守己,至少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法乱纪。

唐宣宗对河北三镇尽量安抚,鼓励他们守好边关。对于朝廷还能够控制的藩镇,谁敢作乱,该杀就杀,该换就换。唐宣宗该软软,该硬硬。藩镇始终没出什么大篓子。

对于朝廷内部,唐宣宗上台后大力整顿吏治,选拔贤良能干的人,惩处作奸犯科的人。

唐宣宗选官一是注重细节,一是注重口碑。

大臣李景让有个品德高尚、通达事理的母亲,从小受到很好的家教。唐宣宗认为有其母必有其子,这个李景让肯定也错不了,把李景让从一个没有实权的闲职一下提拔为浙西观察使,让李景让帮他管理一方。

唐宣宗在给唐宪宗送葬时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时在送葬的路上遇到大风雨,百官和皇亲都四散跑开避雨,只有一个大胡子老臣仍然规规矩矩扶着唐宪宗的灵柩站在那里。唐宣宗向人打听这个人是谁,他的儿子是谁?别人告诉他这个人叫令狐楚。他儿子叫令狐绹,在地方做刺史。

唐宣宗把令狐绹召来见面。令狐绹对答如流,每一句话都说到唐宣宗的心坎里。唐宣宗把他从地方提拔到中央,不久后又任命为宰相。

唐宣宗相信好品德来自好家教。他希望选拔品德高尚的干部。

唐宣宗还经常利用外出打猎的机会微服私访,亲自下基层了解官吏的口碑。他有一次遇到一帮老人在庙前祈祷。他问那些人你们祈祷什么呢?村民说祈祷我们的县令千万不要被调走。那是好官啊。唐宣宗心中记住这件事,回来后下令把那个县令提拔为刺史。

唐宣宗有一次外出遇到一个砍柴人。他跟砍柴人唠嗑,问他你们的县令这个人怎么样?砍柴人说那是头倔驴。县令抓住几个强盗关进监狱。宦官亲自找他要人,他就是不给,还把那几个强盗杀了。唐宣宗又记下那个县令的名字。后来这个县令也被提拔为刺史。唐宣宗亲赐带金边的官服。

唐宣宗重视官员的选拔。官职是“国之重器”,不能随随便便给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他的舅舅郑光做过节度使。他发现舅舅做官不称职,就把舅舅给免了。太后亲自来说情也不行。之后他不断赐物赐钱,讨舅舅高兴,但就是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