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历史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476章 结构上的问题(2/5)

第476章 结构上的问题(2/5)

上一页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
走进不科学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离几步走完,当黄雨婷来到面前时,一位很是年轻的男子主动朝她伸出了手:

“黄教授您好,我是西昌接机组的成员,来自中科大,全名徐云,您叫我小徐就行了。”

黄雨婷下意识的伸出手与他一握。

随后她的目光在徐云的脸上停留了一会儿,忽然问道:

“中科大徐云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昨天发布会上的那位徐博士吧?”

黄雨婷并没有看过徐云被诬陷的那场发布会,但昨天科院暗物质发布会她可是全程关注来着,对徐云这个“天降奇兵”可谓印象深刻。

徐云见状微微一笑,很自然的接过了她手中的行李,笑着说道:

“没错,黄教授,昨天发布会上的那个小徐就是我。”

黄雨婷若有所思的哦了一声,接着她很快便意识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猜测:

“等等,徐博士,莫非西昌基地回复函中说的解决了计算模组的第三方机构,就是你们科大?”

徐云点点头,一边引路一边说道:

“对的,黄教授,不瞒您说,那颗暗物质粒子最开始的实验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优化重力梯度仪测量模组的精度。”

“我们利用暗物质‘闪烁’的特性,将传感量级优化到了10^-16m/s量级,并且可以让它在现实环节下保存四个多小时”

“等等!”

徐云话还没说完,黄雨婷便打断了他,一脸意外的问道:

“徐博士,我没听错吧?你说的测量精度是多少?10^-16m/s?”

徐云重重点了点头。

黄雨婷瞳孔顿时微不可查的一缩,下意识就想说出一句不可能。

目前全球公开精度最高的重力梯度仪,依旧是欧空局卫星上搭载的重力梯度仪。

它的感知精度在 10^12m/s,也就是一万亿分之一的重力加速度精度。

而眼下按照徐云所说。

科大这次的测量模组精度是10^-16m/s,比卫星高出了最少四个数量级!

诚然。

卫星发射于2009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4年好说了。

同时作为目前军事方面的重要设备,公开精度最高或许并不是真正的第一。

国外一些国家在军用领域使用的重力梯度仪精度应该会更高一些,并且数字啥的对外肯定是高度保密的。

但即便是再先进的重力梯度仪,理论上的精度应该也就在10^-13m/s,至多10^-14m/s之间浮动。

而眼下科大宣称他们的测量模组达到了10^-16m/s精度,这显然有些挑战黄雨婷的认知了。

但问题是

根据徐云的说法,科大采用的材料是暗物质的闪烁特性,这玩意儿在逻辑上似乎又算合理。

毕竟是神秘莫测的暗物质嘛

加之科大此前靠着科院发布会狠狠的出了一次风头,形象比往昔更加高大许多。

因此黄雨婷的质疑就这样硬生生的止在了喉咙里。

随后带着这股疑问,黄雨婷与林辰二人跟着徐云来到了停车场。

坐上商务车后。

徐云看了眼时间,思索片刻,对黄雨婷建议道:

“黄教授,现在时间也不早了,咱们想去西昌基地只能走高速路,前后得好几个小时。”

“要不您看这样如何,我们先就近找家酒店对付一晚,明天再坐动车出发?”

春城到蓉城的航班不算多,黄雨婷乘坐的这架班机算是最早落地的一班,但抵达时间依旧接近了晚上十点。

算上取行李和出站的耗时,眼下时间已经临近了晚上十一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