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历史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零九章 靶向药上马!(2/5)

第六百零九章 靶向药上马!(2/5)

上一页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
走进不科学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的东西一起说完吧。”

“如果基地这边条件设备都符合要求,那我们就立刻着手研究,要是还缺什么,那就尽早和首都方面进行联络补充。”

徐云闻言立刻嗯了一声,思索片刻,解释道:

“除了结构和靶点之外,靶向药剩下的就是各个环节的酶和试剂了,这方面涉及到了比较多的化学步骤......”

“毕竟药物和靶点想要结合,肯定需要一些特定的酶进行识别和结合嘛,还有技术想要完成扩增,也需要的聚合酶。”

徐云话一说完。

老郭便点了点头,表示了理解。

虽然他之前从未接触过靶向药的概念,但酶这玩意儿他还是知道的。

酶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朔到1897年,当时德国化学家布希纳从磨碎的酵母细胞中提取出了能使酒精发酵的酿酶。

从那以后。

酶的概念便进入了生物学界的视野。

接着在1930年。

海对面的生化学家诺斯勒普等人分离提纯了胃蛋白酶,证明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按照正常历史轨迹。

再过三年,诺斯勒普便会因为这个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

如今化工界的制酶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勉强自成体系的程度,哪怕是国内也同样如此。

所以老郭一听徐云提及靶向酶,便很快跟上了他的节奏。

接着徐云顿了顿,又竖起了一根食指:

“首先说说需要的酶吧,这种酶欧洲其实已经有提取先例了,主要来自大肠杆菌。”

“只要把大肠杆菌进行培养、离心处理以及提取,就可以得到这种酶。”

众所周知。

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是通过引物与模板链的互补配对。

接着在反应体系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模板扩增到指定的倍数。

反应的第一步是将双链分离成两个单链,然后通过引物与的两端配对,形成一个双链的起始结构。

接下来。

辅助酶通过聚合作用,在双链的起始结构上开始向下合成链。

后世这方面常见的是aq酶,它提取自水生栖热菌,拥有的蛋白质有很强的抗高温能力。

但另一方面。

它的提取技术要求却很高,基本上要八十年代末期才会出现比较完善的提取工艺。

说来也巧。

上辈子徐云在写一本叫做《科技帝国从本土驴开始》的小说的时候,恰好也写过手搓技术。

结果那时候遇到了一个读者,徐云还没写完情节呢,就在连着问aq酶要怎么解决。

这是很典型的用上帝视角在说话,因为徐云tmd压根就没打算用aq酶啊......

比起aq酶,大肠杆菌分离的leno酶完全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实际上。

技术诞生之初,使用的正是leno酶。

这种酶的提取技术非常简单,只要有离心机就够了,剩下的其他环节都可以很轻松搞定。

只是相对aq酶而言,leno酶并没有那么耐高温,很容易出现变性。

也就是在实验中,每个循环都要重新添加一次酶,严重阻碍了技术的普及推广。

但问题是徐云现在并不打算立刻就推广技术,他需要的是用这项技术给杨开渠生产出靶向药治病。

就像北宋副本徐云手搓发电机一样。

那时候的徐云只要保证能够提供可以完成电解的电力就行了,又不是要手搓一个核电站。

北宋那时候有老苏这个土财主进行撒币,眼下徐云背靠的则是偌大的国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