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 追猎三国 > 第十二章 洛阳政变始末(2/4)

第十二章 洛阳政变始末(2/4)

上一页追猎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追猎三国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这一支军队直属皇权,与大将军何进统领的北军五营分庭抗礼。其中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蹇硕是八校尉统领,而蹇硕是宦官。宦官拥有兵权,这是很恐怖的事,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宦官集团。

汉灵帝死的也快,一不留神就嗝儿屁了。汉灵帝一死,蹇硕就被架在了烧火架上。为什么?因为他的存在是为了抗衡何进,但是继位皇帝刘辩是何进的外甥,何太后是何进的亲妹妹。这样一来,蹇硕的存在就非常尴尬了。汉灵帝一死,他能威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以预见他的结局,最好的也只能是免官,

一个手握大权的人怎么能甘心就这样放手?人生的追求何在?况且他还是个太监,为了好日子已经舍弃做男人的权利,那人生的追求就更加有限了。所以蹇硕决定密谋诛杀何进、篡改遗诏、册立新君。

用的计策就是将何进到宫中,派斧手杀之。但是,这次何进并没有上当。试想第一次没有上当的人,为什么第二次却会实在同样的圈之下?

最终,这个计谋被何进识破,不但没有成功,蹇硕自己反而被杀。但是,这件事却将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上升到了不可和的地步。何进算进一步废除宦官,将所有的宦官势力铲除。

不过,因为蹇硕已经被诛杀,,元首已然伏诛,张让等人又恳求何太后,何太后念及旧不想追究。这也是人之常,张让等人于她有恩,这种恩好比是雪中送炭,因此何太后的心意也非常坚决。甚至斥责何进,因为这些宦官对何进也是有恩的。

那么看似是何进大将军与宦官之间的较量,其实成了何进与何太后之间的博弈。如果没有何太后的阻拦,何进要杀十常侍就是屠猪宰狗一般简单。

奈何,清官难断家务事,兄妹俩意见相左,怎么办?即便是何进手握兵权,他能发兵攻皇城吗?当然不能。首先,那是叛乱,是欺君罔上。其次,他的是自家人。

三演义上有曹操进言献策:“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

根本就是罗贯中杜撰的,曹操根本没有献策。为什么?因为何进要做的是铲除宦官势力,而不是诛杀一个宦官。宦官势力不除,杀一个还有另一个站起来。宫中上万的宦官,杀的尽吗?

当时何进手下可是又不少的能人志士,括后来曹操手下最著名的谋士,曹操的谋主荀攸。试想,这样的人物都没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可见何进的两难抉择。

何进的想法,就是逼迫何太后死心,放弃宦官。从长远来看,宦官之祸如蚀骨之蛆,危及社稷根本,剿除宦官势力势在必行,何进此举是明智之举。但是也因为何进与太后的关系而进退维谷,在自己说服无效的况下,只有听取了袁绍的建议,召诸侯进京勤王。

其实,这个想法并非不能成事。何进几乎已经成功了,而且他的行动也经过了深虑,并非有演义中说的那么简单粗暴。

首先,奉召的几支兵马有并州刺史丁原,本来就是何进的心腹。济北相鲍信,也是何进的亲信之臣,要不然也不会首倡举兵讨伐董卓。还有西凉刺史董卓、北海孔融等人。大多数都是何进的心腹,只不过是在外招些兵马以壮声势,说白了就是吓唬人的。

而且,这些人都没有 r京师。董卓被命令停军上林,里洛阳三百里呢,丁原停在孟津,鲍信停在了荣阳。

其目的无非是想让太后知道天下人都想要诛杀宦官,用天下人之口,逼太后妥协。何进成功了吗?成功了。

事实上,在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追猎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