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网游小说 > 举汉 > 第四百七十一章 官爵(3/4)

第四百七十一章 官爵(3/4)

上一页举汉章节列表下一页
举汉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荀攸作为曹操的谋主,首先道:“刘仲达初定荆州,便立刻遣使诣许职贡,尽管他只是为获取名义,以稳定荆州,未必是真心忠于国家,却也可看出他无意与明公为难,南方暂时无忧。”

荀攸看了曹操一眼,又道:“明公当专务北方。当初袁绍合四州之众,马步十万,大举南侵,声势浩大,天下震怖。明公以盈万之旅,相峙官渡,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遂以弱胜强,大破袁绍,威震华夏。”

“今大军受阻于黎阳,不过是一时之困,袁尚、袁谭才能智略远不及乃父袁绍,彼此又不能和睦,只因明公威逼,才勉强联合在一起,时间一久,必生龌龊。届时明公尽起精锐,分而击之,乘胜席卷河北,如反掌耳。”

荀攸显然是想重复官渡之战故事,对敌人采用拖字诀,一直拖到对方生变,而后一战而定。

郭嘉眉头深锁,第二个发言:“昔日孙策粗定江东,便有阴袭许都之意,刘景未必没有此心,他若趁我等在北,勾结袁氏,出兵宛、叶,窥视许都,后果不堪设想,明公不可不防。”

郭嘉继续道:“诚如军师所言,袁尚、袁谭兄弟遘恶,势难相容,又有逢纪、郭图、辛评等从中挑拨,久必反目。然袁尚、袁谭兄弟素畏明公虎威,急之只会逼其等死战,缓之则自乱。不如就此回军,南备刘景,西御高干,待袁尚、袁谭兄弟爆发内讧,再出兵河北,可收全功。”

曹操认为荀攸、郭嘉说的各有道理,不过他更倾向于荀攸的建议。

要知道,他出兵前可是抱着一举而下河北的心思,奈何事不遂人愿,他亲将数万兵马,跨河北上,鏖战二十余日,损兵折将不说,寸土未下,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他岂能甘心?

曹操否决了郭嘉的建议,说道:“孤受国家之命,督六军以讨逆贼,河北士民皆翘首以盼王师,今贼子尚未授首,若就此退军,何以服人心?”

曹操坚持不退军,随后将话题引到刘景身上,“刘仲达上表自称替国家除掉了逆贼刘表,刘仲达在信中为麾下请功,对自己只字不提,孤却不能无视之,诸君以为,朝廷当如何奖赏?”

刘表数月前遣使面见曹操,表示臣服,已非国之逆贼,然而刘表已死,曹操又要安抚刘景,只能被迫承认其诛贼之功。

贾诩建言道:“明公赏赐,可名重而实轻。”

什么是名重而实轻?就是给予其高官显爵,而不授实权。

曹操略一沉吟,既然抱着安抚刘景的意图,那就不能不加以厚赏。“刘仲达现任安远将军,汉昌亭侯,此番立下大功,可拜为安南将军,封汉昌县侯。”

安远将军乃杂号将军,而安南将军尽管比不上刘表的镇南将军,却也是名号将军,并且由亭侯升为县侯,赏赐不可谓不重。

而刘景为麾下文武大肆请官,包括僭越推荐武陵人潘濬为交州刺史,曹操也全部照准。

曹操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大方,是因为刘景完全可以不理朝廷,自己私署官职,曹操当初未迎天子前,可没少这么干。

刘景愿意向朝廷请命,无疑是一种态度,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曹操当然不会轻易拒之。

曹操也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刘景,安插起钉子来也是毫不手软,如荆州刺史一职,他肯定不会交给刘景。

当然,就算曹操任命荆州刺史,也没办前往襄阳赴任,只能将治所放在他所控制的宛城。不过刺史毕竟是荆州名义上的主官,可名正言顺插手荆州事物,就如扬州刺史刘馥之于江东。

曹操询问众谋臣道:“刘表已死,荆州出缺,依诸君之见,谁可为刺史,为国牧守南土?”

此时荀攸脑海中登时闪过一个人选,向曹操推荐道:“宛令,颍川杜(袭)子绪出于名族,才称当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举汉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