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历史小说 > 衣冠何渡 > 第一百三十章 亦情亦画卷(2/2)

第一百三十章 亦情亦画卷(2/2)

上一页衣冠何渡章节列表下一章
衣冠何渡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合”,是复归于主势,总结全局,气势的复归,以达到相接相承、相呼应的统一完善的结局。一幅绘画中有多个的开合、承接、转折。

在中国画中有“阴阳相生”、“虚实相生”之论法。它是一对矛盾,有虚则实存,有实则虚生,这样才能达到“生动自然”。“实”可以指在画面上的突出的实实在在的主体,“虚”往往指处于次要的、远的、淡的、衬托的物象。古人有“知白守黑”、“以虚衬实”的说法。在中国画中尤其重视“虚白”的地方,“虚中有实,实!实中有虚”,它往往是画中的关键地方。观者往往从实处着眼,虚处留意,它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达到意外之意,画外之画的“虚境”。

中国画有“疏可跑马,密不通风”的说法,要求有大疏大密的对比关系。这里包括有疏与密、聚与散、动与静、明与暗种种对比。要求通过对比产生一种运动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布局中使画面更加富有变化。

古人将构图称为:“置阵布势”。一幅中国画作品必须有一种气势和力量,具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气势。运用虚实、抑扬顿挫、曲折往复等方法,以达到“欲左先右”、“欲放先收”、“欲行先蓄”变化,最终完成“蓄势”。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

其泛音则如天籁,空灵飘渺,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

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也仿佛是作者内心暴风雨般激情的倾注。

随后,音乐进入以两次跳进为标志的段落,曲调刚劲有力,一气呵成,在高音区挥洒驰骋,气魄雄伟,感情激越,尤其双音滑奏指法的运用极为出色,将难以抑制的“倦倦之意”抒发得十分感人。

乐曲第四部分包括十七、十八两段。曲调再度转为舒缓、平静,作者将惆怅之情融入低沉压抑的音调之中。但在音乐末段,却突然出现连续的、有着转调色彩的“4”音,使乐曲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这段音乐仿佛是作者燃烧着的爱国火焰最后闪出的光亮,而紧接着用泛音演奏的尾声却又如力不从心的叹息。

音乐最后结束在低音区的商音上,旋律具有沉重压抑的色彩。曾经怒涛汹涌的潇湘水云至此风平波息,只有作者感情的余波还在微弱地起伏,引起人们心头的深深共鸣。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

"

一秒记住域名:"."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衣冠何渡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