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历史小说 > 衣冠何渡 > 第二百二十三章 远方的使者(2/2)

第二百二十三章 远方的使者(2/2)

上一页衣冠何渡章节列表下一章
衣冠何渡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男子服装还有袍襦,下裳多穿裤裙。

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

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

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之外,盛行木屐。

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穿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有教养。但在江南一些地区,由于多雨,木屐穿用范围可相应广泛。

《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

美玉被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而“罗缨”则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

书中列有矿物药二百六十六种,除水、火、土三部外,金石部所载连附录共达一百六十多种,分金、玉、石、卤四类。

并且,对每种金石的产地、形色和采掘、鉴别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详细记述。

凿出的井口只有小碗那么大,深却有几十丈。

用粗大的竹子做井套,隔断淡水。用比较小的竹子做桶,出入井中,一筒装水几斗,用机械提升。

这种“圜刃”是近代钻井用的各种各样凿刀的先驱,在深井钻凿中是必不可少。

汞矿或金矿都以砂矿为主。在汞和金共生的砂矿床中,较为确切。

而铅为主的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上有绿石、下有锡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上有绿石、下有赤铜也是实际情况的确切反映。

“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

这些记载,虽不一定完全和实际相符,但是他所指出的利用指示植物找矿的方向是对的,把地下的矿床和地表的植物联系起来。

山上出现的某种矿物和山下出现的另一种矿物,分别产于不同的地层或岩石中,既不同属于一个矿体,这仅仅是一种位置上的相对关系。

同时又用各种技术手段初步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提升和巷道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

井下,矿工们又利用船形木盘等器具,进行重力选矿,以测定矿石的品位,决定采掘方向。他们十分准确地选择了断层接触带中矿体富集、品位高的地方进行开采。

一般是在地表沿矿脉露头开口后,就沿矿脉倾向由上而下进行斜井开采。矿井不规则,宽窄不一,呈弯曲的鼠穴式。垂直深度约八十米。

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书客居网址: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衣冠何渡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