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都市小说 > 大明皇弟 > 第十一章掩涕太息民生艰(3/7)

第十一章掩涕太息民生艰(3/7)

上一页大明皇弟章节列表下一页
大明皇弟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粮,各边缺军饷,名省缺俸廪。

皇上,户部尚书伦文叙出掌天下财政不过两年时间吧,那满头乌发倒是白了一多半。不为别的,就为一个入不敷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到这里,只见一名内侍探头朝里看了一下,王玉踅到门边同他耳语几句,那内侍又轻手轻脚走了。朱祐樘瞥了一眼王玉,随口问道:“王玉,什么事?”

王玉神情激动,拜伏在地哽咽道:“皇上,大喜啊!刚才东厂陈淮和锦衣卫朱骥派人传来消息,二皇子脱险了!已经到了登州卫。东厂和锦衣卫已经派人过去迎接了。”

“什么?此话当真?”朱祐樘霍地站了起来,眼睛死死的盯着王玉,生怕错过一个字。刘健和李东阳也站起身,同样神情紧张。

“禀皇上,何鼎所乘的江南漕运海巡船在黄海上抓获了追杀二皇子的汪直,得知殿下的下落后,一路找寻。最终在登州外海石岛附近海域正好找到了乘着竹筏渡海的二皇子,恭喜皇上!二殿下吉人自有天佑,毫发无伤。”

“好,好,好!”,朱祐樘连说三个好字,眉宇中的郁结一扫而空,他赶紧吩咐,“王玉,快,快去通知皇后和太子,让他们也高兴一下。尤其是照儿,这段日子可苦了这孩子了,人都瘦了不少。”

“遵旨。”

王玉接旨后,转身就往外疾步走去。刘健和李东阳齐齐向皇帝表示祝贺,朱祐樘脸上一扫刚才的晦气,又恢复慈眉善目的明君模式,对两位重臣表达谢意。

人逢喜事精神爽,在朱祐樘的领衔下,三人上演了一番君臣相宜。皇帝请两位重臣落座,继续讨论国事。李东阳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言道:

“皇上,国家兴亡,重在吏治;朝廷盛衰,功在财政。皇上登极以来,拨乱反正,整治吏治。虚心纳谏,鼓励广开言路的风气,亲近大臣,远离小人,勤于政事,这实乃社稷之大幸,苍生之大幸。

自弘治年来,臣等每有建议,皇上都虚心采纳,并颁旨例行天下。正因为有皇上的全力支持,臣等才能审事量权,揣情谋断。

且喜今日,普天之下,百端补治清慎勤明的吏治新局面已经出现。这是盛世的好兆头,但还不是盛世,因为,时下国家的财政,尚在非常艰难的境地。”

朱祐樘听到李东阳前面把自己夸成了一朵花,正兀自得意,后面李东阳话风一转,又提出了财政问题,不由皱了皱眉问道:“如何扭转国家财政的困境,想必宾之先生早已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了。”

“臣自弘治十一年入阁担任辅臣,就一直关注财政问题,”李东阳怕说啰嗦了皇上不耐烦,故尽量言简意赅,“江南三大政,漕政、盐政、河政,都是财政,北边之屯田、茶马交易,也都是财政,方才目臣提及的子粒田问题,就更是财政了。天下田亩,额有定数,显而易见,勋贵手中多一亩子粒田,朝廷就少一亩田赋。

臣算过,如果仅从宗室所有勋田中,每亩抽三分税银上交国家,朝廷就多了一百二十多万两银子,这相当于三边总制麾下十万将士一年的开支。如果全国所有的勋田都如此办理,则北方九边的军费几可解决一半。”

“有这么多吗?”朱祐樘问。

“臣认真计算过,误差不会太大。”

朱祐樘缄口不言,心中立刻盘算起来,当政这么多年,虽然有了些起色,但朝廷的度支依旧很艰难,总是捉襟见肘。他也知道这是帝国的财政出了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简单一句话:该交税的人没交税,不该交税的人交到倾家荡产。该工作的人不工作,不该工作的人累到吐血,国家该收的税收不上来,不该收的税收了太多,说到底,还是一个政策问题。

可是按照今天刘健和李东阳的奏对,这次改善财政打算拿那些皇亲国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大明皇弟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