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都市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外一章 三教九流1(2/3)

外一章 三教九流1(2/3)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
中华世纪谈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详。有说他是陈国人。有说他是楚国人。有说他是周国官吏李乾的儿子。有说他是宋国将军老佐的儿子。有说老子压根就没爹。

传说“老子之母梦仙鹿触怀,既而有孕,乃生老子”。这种传说显然是道家神化老子,不愿承认老子是凡人所生。老子之所以姓李也被解释成老子他妈在李树下生的老子就指树为姓。

老子叫李聃[dn]。聃是耳朵长而垂的意思,常用来形容寿星。老子被名之为聃很可能是耳朵长得有特点,脸也长得老相,像个寿星。老子也被称为李耳。耳与聃同义。老子之所以被称为老,一种可能是外号,小老头的意思;一种可能是李与老在古时同音,因此以讹传讹。老子之所以被称为子,这个没有其他异议,就是一个尊称。古时对有德之人或有学问的人称子,比如孔子、墨子。

老子年轻时从师一个叫商容的人。商容对事物的理解是柔能长久,刚易折伤,刚者不如柔者久,柔弱定能胜刚强。这可能是老子无为而治顺势而为的思想根源。

老子二十岁的时候被周国的守藏室(国家图书馆)录用,担任守藏史,也就是图书管理员工作。在那里老子博览群书。

在书的海洋里浸泡越久,学问越大。老子参透所有学问之后有了自己的一套哲学思想。

孔子曾拜老子为师,请教礼方面的问题。老子对仁德礼义的理解跟孔子非常相似。或许应该这么说,孔子对仁德礼义的理解来自老子。但是后来,道家和儒家在仁德礼义方面逐渐出现分歧。

老子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调动工作,由守藏史改任柱下史,也就是周天子开会的时候,他守在柱子下面做会议记录,把君臣的发言都记录下来。这个工作让他更加了解治理国家是怎么回事。老子把柔能胜刚无为而治的理念应用到治国上面。

老子六十多岁的时候,周国爆发夺位之乱,守藏室遭到洗劫。老子受到牵累,被迫离职返乡。

老子晚年的时候西游秦国。也有说法是陈国跟楚国爆发战争,老子不得已踏上逃荒路。在函谷关,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

《道德经》统共只有5000字,但哲学、养生、为人处世应有尽有。从哲学角度他提出“道”这个概念,认为万物起源都是出自这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理解的世界起源。从养生角度,他提出“顺其自然,清心寡欲”的观点。从做人上讲,他提倡慈、俭、让。

无欲无求,与世无争。老子有这样的想法大概和他在图书馆工作三十年的经历有关。在那个地方工作,大概能追求的只有长寿了。据说老子一直热衷于养生,获得84岁高寿,也有说法是100岁。

“有所为,有所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功成身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知足者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柔弱胜刚强”等等,我们常念叨的这些名句都是出于老子。老子的哲学思想对这个世界还是保有一定的影响力。

老子既不办学收徒,也不愿著书立说,他的学说原本很难流传。多亏西游路过函谷关,在关令(边关军政主官)尹喜的要求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他的学说才得以留存传播。

进入战国时期,文笔非常好的庄子用寓言的形式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阐述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思想才得以广泛流传开来。齐国寻求强国之道,采用了老子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使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战国时期的齐国是“田氏代齐”后的齐国。田氏自称黄帝之后,而且田氏和老子的祖籍都是陈国,为了便于推行老子的政治主张,齐威王便把老子学说称为黄帝之说的传承和发展。老子学说因此被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