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都市小说 > 中华世纪谈 > 54,商鞅变法(2/3)

54,商鞅变法(2/3)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
中华世纪谈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法家治国立竿见影,对提高臣民将士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极大。儒家在当时不受重视。

除了法家,第二受欢迎的是兵家。兵家能够帮助国君成就霸业,深受有野心的国君的欢迎。兵家侧重军事但是也懂政治、经济。因为战争不光靠谋略也靠国家的综合实力。秦国胜势之下停战撤兵就是因为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够,无法保住胜利成果。所以兵家在治军的同时也关注治国。

兵家的鼻祖是孙武。孙武帮助吴国成就霸业。

成就最大的是吴起。吴起在魏国带兵打仗20年无一败绩,在楚国推行变法帮助楚国重新崛起,能文能武,并且文治武功都取得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成绩。

孙武、吴起已经不在了,活跃在当时国际舞台上的兵家是庞涓和孙膑。

庞涓和孙膑是师兄弟,都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据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鬼谷子和孔子一样也是一个民办教师。孔子的学校传授“六艺”,培养文官。鬼谷子的学校传授军事、政治和外交,培养武官。鬼谷子的学校可以说是古代第一个军校。

孔子教过三千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工作的寥寥无几。鬼谷子教过多少学生不清楚,据说只有几百人,但是但凡有名有姓的在毕业后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庞涓是魏国的大将。孙膑是齐国的军师。苏秦曾掌六国相印。张仪是秦、魏两国首相。徐福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为给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东渡日本,据说就任日本第一任天皇。通过毕业生就业率的比较也能看出,大争之世儒家没有兵家吃香。

并非儒家不受任何诸侯国家的欢迎。儒家在宋国和鲁国就吃得开。

宋国一向以仁治国,著名的宋襄公是其代表人物。宋国在春秋还算是个大国,进入战国时期没落成二流国家。别的国家都在搞变法,宋国无动于衷,因此当时有“宋聋郑哑”的说法。结果郑国被韩国吞并了。宋国被权臣篡了国。现在的宋国已经改姓戴。

鲁国用儒家治国,之前用过孔子为相,后来用公仪休为相。有关公仪休的记载不多。但有一件事为人熟知。公仪休最爱吃鱼但是不吃别人送的鱼。他说凭我现在的薪水我天天吃鱼都吃得起,但如果我接受了你的鱼然后因为受贿被免了官,我以后就再也吃不起鱼了。这件事常备被后人作为反腐倡廉的宣传材料。

还有一件事。公仪休看到自家园子里的菜种得非常好就把菜都拔了,看到老婆织的布好就把老婆休了。别人认为他这人不可理喻。他却有他的解释。他认为官不能与民争利。你既然做官了就不能跟老百姓争利。如果你自己种菜就不会再买老百姓的菜,自己织布就不会再买老百姓的布。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没钱可赚了。这个例子看似体现儒生的思想境界高,实则说明了儒生的迂腐。

史书记载前一件事是想说明公仪休的义,记载后一件事想说明公仪休的仁,认为公仪休是一个仁义的人。但是仁义这东西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仁义不对地方或者超过了一定的度就是迂腐。就像那个打仗不按兵法按古训的宋襄公,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仁义的人可能是个好人但不一定是个好官。史书对公仪休的评价是“百姓无称,亦无过行”。百姓没有称赞他的,也没有指责他的。也就是说公仪休为官无功也无过。儒生做官大多会得到类似的评语。迂腐使得儒生倾向于墨守成规。墨守成规的人很难做出成绩。

儒家重视道德修养、重视仁义,追求红而不追求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群雄争霸年代不受欢迎。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在当时更不吃香。

推崇法家国家都在变法求强。推崇儒家的国家依然墨守成规。鲁宋后来被楚齐灭掉。

总而言之,在六国联盟之后的若干年内诸侯所忙的事情一是外交,一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中华世纪谈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