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玄幻魔法 > 抗日之铁血大旗 > 一五七 ——240mm口径重炮的传奇(1/2)

一五七 ——240mm口径重炮的传奇(1/2)

上一章抗日之铁血大旗章节列表下一页
抗日之铁血大旗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1944年12月,胶东军区后勤部召开生产会议,决定以生产弹药为主,要求增加火药、弹药生产的比重,提高重武器和高级炸药的生产能力,加强专业化生产和科学分工,并对胶东各兵工厂进行了调整,把胶东第1兵工厂的子弹部合并到胶东第3兵工厂,第3兵工厂机工部合并到第1兵工厂,专门生产掷弹筒和掷弹,并根据兵工总厂的指示,为适应专业化生产的需要,将厂属3个部改编为掷弹筒和掷弹两个部。

由于实行了专业化生产,并在工厂管理上进一步制度化,使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到1947年月生产掷弹15000发。这年6月为支援孟良崮战役,月产掷弹36507发。1948年全年生产掷弹筒2553门,掷弹504780发。1949年全年生产掷弹506770发。这时胶东第1兵工厂的设备达150台,其中车床64台,铣床4台,刨床5台,钻床22台,冲床8台。另有动力机8台,263马力;电动机15台,83.9马力;发电机4台,53.7马力。全厂职工达886人。

作为一个山东人,而且是军事大学并且对抗战史有着特殊爱好的一个山东人,又怎么会对这个解放前整个山东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没有了解?

虽然现在这胶东兵工厂只是草创,但是到了后来却是相当的了不得,不但规模迅速扩大,更是从一个只能生产一些劣质的步枪手榴弹和子弹的小作坊式的工厂变成了一个拥有职工上千人的综合性大工厂。从胶东兵工厂中生产的武器大量供给给当时山东局属下的那些游击队和八路军部队,从而极大的缓解了中央革命区的压力,也减小了来回运输武器的风险。可以说,山东局在抗战期间取得的成就,和胶东兵工厂的后勤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而到了抗战胜利之后,由于国共两党合作的破裂,胶东兵工厂在山东也呆不下去了,所有的职工和设备全部北迁,一路向北,一直到了松花江以北的地区落下脚来。在那里重新站稳脚跟的胶东兵工厂,大量的接收了当时鬼子撤退的时候没有来得及搬运走的那些机床、铣床等设备,极大的壮大了自己,从那开始,甚至可以开始生产大口径火炮了。

其综合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而一个最能反映当时胶东兵工厂受重视程度的,就是其后来那些干部们的安置——在建国之后,当初胶东兵工厂的领导和高级技术人员,基本上都被调到了装备部和军委下属的后勤部担任要职。

而让林晨对这胶东兵工厂印象最为深刻以至于刚才王须仁一提到就想起来的原因却是,胶东兵工厂在历史上,曾经生产出一个系列的超级武器,那是在中国近代热兵器史上绝无仅有的武器,甚至连全美械德械的**精锐都没有装备过的武器——240mm口径超重型迫击炮!

240mm口径超重型迫击炮最准确的称呼应该是“9.45英寸重型战壕迫击炮”,最早是由英国一战的时候制造的,而后来澳大利亚和法国都仿制过这种武器,因为其威力巨大,被昵称之为飞行猪。

迫击炮,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不如其他一些火炮的,比如说榴弹炮、加农炮等等,与这些火炮比起来,迫击炮射程近,威力也小。但是实际上,迫击炮的威力并不小,射程也不近,而且更难的是射速更快,当然,其缺点就是射击弧线高,难以定位。而之所以会给人造成射程近威力小的错觉,是因为迫击炮往往是以小口径的形式出场的——为了保证射击的精度,就只能是用小口径射程近的迫击炮进行射击和近距离的战场火力支援。

在这个时代,中国战场上普遍使用的迫击炮基本上全都集中在75mm以下,其实这个级别的迫击炮威力也不算小了,一炮命中的话在地上开一个大坑也不成问题。75mm口径的火炮就已经是达到了这个程度,那么240mm口径的超重型迫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抗日之铁血大旗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