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看书 > 竞技小说 > 生死门:春之秋 > 卷二《春之秋》第十三章 昆仑之困 四(2/3)

卷二《春之秋》第十三章 昆仑之困 四(2/3)

上一页生死门:春之秋章节列表下一页
生死门:春之秋有声小说,58看书在线收听!
山东、河南东南、安徽中部一带,传说中的太皡、少皡、蚩尤、伯益、后羿等都属于这个体系。

苗蛮民族体系主要活动于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传说中的伏羲、女娲、三苗、驩兠、祝融氏等属于这个体系。

羌华民族体系来自于生活于河湟地区的古羌族,他们沿着黄河东进,散布于黄土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羌华民族体系又分为黄帝和炎帝两支,按《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黄帝是五帝之首,夏(禹)、商(契)、周(弃)的始祖都与黄帝有关,因而被认为中华先民的共同始祖,也才会有黄帝炎帝都是古羌人的说法。

大家可以把整件事情想象成一次三兄弟的分家!

为了寻找生活的乐土(主要是被气候变化趋势着),三兄弟都来到了一个东南亚这个三岔路口。大哥东夷,说“我爱吃鱼”,于是他沿着海岸前行,一直去到了东北和朝鲜半岛;二哥苗蛮说“我爱杂食”,所以沿着中路采集、狩猎和种植三者并行前移,进入中原;小弟羌华说“我爱吃肉”,于是从南往北沿着横断山的一列列河谷,向北迁移,最后到达了青海河湟谷地、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停留下来,即古羌族。为什么在高原停下了呢,一是这里野生动物多,二是地上容易找到石块,三是这里有盐湖。在高原草原上他们驯化出了家畜牦牛、羊、马、狗等,还有谷物青稞。最后这羌族又分化出许多分支,其中有一些族群顺着横断山中的一个个河谷向下迁移,演化出众多的少数民族,缅甸及东南亚、云南和贵州的少数民族多是由羌族演化的。

我们总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总说这么多民族都是华夏子孙,因为的的确确,我们都发源于同一个家庭!

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流淌的血脉,都是混了不知多少遍才形成的。不信你看看身边那些“自来卷”、那些“高鼻梁”,那些“大双眼皮”,这都并非黄种人的显性基因啊。

好了,说回来。为什么“ximo”或者“西膜”这个词,会把我惊得从地上弹了起来?

如前文所说,黄帝与炎帝就是羌华民族的代表。眼下是公元前776年,在此之前没多久,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周穆王,乘八骏马的马车拜访西王母的美丽传说。我前文提到过了。

可是,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传说哦。

有一本奇书记载了这件事情,叫做《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典籍之一。西晋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竹书纪年”。

《穆天子传》里,主要描绘穆王沿途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接受各部族、邦国的献礼,并赏赐他们以相当的物品。但穆王见西王母,反而执礼相见,并有所献,西王母也只是“再拜受之”。可见西王母的政治地位在西羌各氏族之上。周穆王到达“西王母之邦”并与西王母会饮于瑶池之上,这是《穆天子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全书唯一的一次对话记录,也是本书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周穆王说,“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西王母回答,“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大概意思是——穆王说:“亲爱的,我就要回归东国,治理我的国家去了,等到国泰民安,我就会来见你,最多三年,我还会回来。”西王母回答,“来到我的国度,只能露居在野外,与虎豹为伍,与鸦鹊为邻。我乃天帝之女,受命不迁生长于此,你一个世俗之人,来我这里做甚?仙乐飘飘,我心飞翔,凡夫俗子,只能在尘世里仰望。”

文中“我惟帝女”一句,有人说应该翻译成“我是黄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生死门:春之秋章节列表下一页